首先是不協調跡象日益明顯。6月23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,給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。受此影響,世界主要股指應聲下跌超過5%。脫歐公投次日,英鎊幣值跌幅超過10%,創1985年以來新低,倫敦股市開盤重挫8.7%,其中銀行股和地產股跌幅一度達30%?紤]到英國‘脫歐’對政治和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,市場復蘇速度之快令人驚訝。但相關市場已出現失調現象,比如債券收益率持續走低,但收益率曲線則趨平。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、貿易增長低迷的背景下,相關投資風險有可能“卷土重來”。
其次是國際金融市場更加依賴央行。報告稱,各國央行負擔越多,這種狀態持續時間就會越長。國際清算銀行此前已多次警告全球經濟過度依賴央行。央行印鈔的權力使其得以對危機作出迅速反應,但結果是,即便潛在經濟形勢沒有發生變化,央行資金還是推高了資產價格。
再次是全球信貸依然疲弱。根據報告,美元匯率走強、新興市場低迷以及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打擊了信貸需求,致使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信貸仍然疲弱。第一季度,盡管國際債券市場信貸增長4%,提振了整體美元信貸,但針對美國以外債務人的美元計價銀行貸款同比下降0.7%,是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度減少。同時,針對非歐元區國家債務人的歐元貸款出現了自2014年以來的首次下滑,反映出歐元區銀行業的新一輪疲軟,以及一些機構縮減了國際借貸。
最后是外匯避險需求呈現增加趨勢。根據報告,個別央行的非傳統政策壓低了一些最大經濟體的利率,從而間接引發了外匯避險情緒。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等刺激措施已經導致超過8.3萬億美元主權債務的收益率低于零,促使債券投資者在海外市場尋求更高收益,企業則紛紛到外國市場尋找更低成本的借貸,提高了對沖外匯風險的需求。報告稱,近年來,主要經濟體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導致信貸利差收窄,從而加劇了跨幣種的投資和資金流動。
|